关于我们 水生植物
咨询热线:

18288941598

联系我们

宜良诺蓝水生植物种植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288941598
                 13888570932
邮箱:625367054@qq.com
地址:基地 1:宜良县山后社区;基地 2:宜良县山后社区;基地 3:宜良县桃花村(公司办公地址)

行业动态

云南土著水生植物仅剩22种 专家呼吁湿地建设忌

发布时间:2020-04-18 04:44 点击量:

云南土著水生植物还剩多少?湿地保护如何发挥水生植物的重要作用?湿地是不是建得越多越好?在云南土著水生植物的保护开发与应用中如何发挥人的主体作用……7月28日下午,围绕云南要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构想,由云南政协报社联合云南省湿地保护协会举办了首场“滇池梦·云南土著水生植物保护与开发应用”的“议政圆桌”讨论会。

打造各界人士议政建言新平台

省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云南政协报社社长董刚培介绍,“议政圆桌”举办的目的就是为拓展和搭建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平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董刚培说,希望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多谋利民之策,多建利民之言,多议利民之事。也希望“议政圆桌”这个平台能够成为政协委员收集民情、广纳民意之所,成为各界人士广诉社情民意的渠道,成为各部门听取民声民意之地。

生态修复倾向土著水生植物

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介绍,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是由云南省林业厅主管,于2010年12月8日成立。协会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湿地建设、保护与发展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湿地保护发展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转化与推广,开展湿地发展的会议展览、信息交流、经济评估、教育培训等活动。

肖雪冰介绍,本次“议政圆桌”的主题为“滇池梦·云南土著水生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应用”,其背景是2005年4月,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实施意见的批复”,昆明市水产总公司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的主管下,启动实施滇池东风坝二期生态修复工程,工程设计单位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此项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确定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种植被类型,其中挺水植物有茭草、旱伞芦苇、竹、香蒲、菖蒲、荷花、水葱、水芋、慈菇、荸荠等10个物种;沉水植物有狐尾藻、红线草、菹草、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等6个物种;浮叶及漂浮植物有荇菜、睡莲、野菱、水鳖等4个物种,而这些全都是云南土生土长的水生植物。

滇池东风坝二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荣获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最终形成滇池草海第一块规模性湿生植物种苗种群基地。

高原湖泊土著水生植物仅剩22种

“水葫芦、大薸、粉绿狐尾藻、光冠水菊、空心莲子草这些都是外来入侵水生植物。”云南省环境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李杰介绍,当你徜徉在大观河畔,看见一片葱绿的水生植物时不见得是好事。李杰说,云南高原湖泊的土著水生植物灭绝速度极快。上世纪50年代的滇池还有41种,但现在仅剩22种,而外来入侵的水生植物则由1种增加到了5种,对我省土著水生植物的侵害十分严重。

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安莉介绍,滇池在上世纪60年代90%的区域分布有水草,此后逐渐下降,到了上世纪90年代滇池开始大面积恶化,滇池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近年来,滇池周边建了很多湿池,但总体来说,属于重景观、轻生态,景观效果很好,但生态效果不是很好。

“在滇池边长大,记得小时候可以到河里游泳,下河捕鱼捉虾,烤了吃非常香,但这些今天都逐渐消失了。”云南政协报社总编程昕说。

讨论中,业内众多专家认为,土著水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湿地建设的重要元素。云南土著水生植物品种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应用力度,拓展思路和方法,运用研究成果打造本地湿地品牌,不仅有利于土著水生植物在湿地建设中得到更多开发利用,还能促进土著水生植物得到更好保护。

湿地建设忌搞一刀切

“湿地建设是不是搞得越多越好,是不是建得越大越好,我看未必。”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大成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我国许多地方兴起了“湿地热”。尤其在城市建设中,“湿地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甚至成为一种“时髦”。“但现在有不少湿地项目显然是在跟风炒作。一些所谓的‘湿地’也就是挖一片水塘、栽些水生植物而已。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如果不得到有效纠正,最终会将湿地项目导向继‘喷泉风’‘假山风’‘广场风’‘草坪风’之后的又一个误区,与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背道而驰。

致公党云南省委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省环境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刘丽萍指出,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许多人工湿地目前往往是“建一个废一个,废一个死一个”。有些人工湿地建成后即交给当地政府管理(主要是乡镇或村),而当地政府却拿不出经费对其加以有效管理,包括灌溉、植物残体收割、病虫害防治、人工费用支付等,导致人工湿地变成了当地政府的一大累赘。

“小学时写的命题作文《我的家乡》中所描述的鱼米之乡的宁静美丽不见了。那碧波荡漾的稻田和荷叶田田的藕塘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国各地可见的高楼住宅、规划整齐的湿地公园,千篇一律地种上了池杉、水松、再力花、美人蕉等等外来常用绿化植物。”西南林业大学湿地中心生物多样性教授李璐娓娓道来的遗憾让在场人们无不唏嘘。

李璐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抚仙湖畔,从读书到工作都没有离开过云南,数十年她印象中的家乡一直保持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但近五年来,这种习惯开始被碎片化和被撕裂:抚仙湖畔沿岸的村庄被拆迁了,城里高楼多起来了,高原坝子中央面积有限的良田沃土被各种建筑用地,经济植物种植用地等土地利用方式逐渐被蚕食,被碎片化,一直到被城镇化。看上去,大江南北的湿地植被恢复景观设计似乎就来自同一蓝图。

十余岁的小女看到新建的湿地公园,淡淡地说,怎么像版纳植物园的水生区呢?“惊觉孩子敏锐而直观的判断力,然全国各地的湿地公园植被恢复的建设蓝图中,有谁会考虑到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花功夫认真设计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规划呢?”李璐说,在湿地建设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很多施工企业不能按照原设计要求施工,从而影响了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

省政协委员周全则建议,在湿地建设中要重保护并体现文化元素。除此之外,还要体现当地的人文和特色,融入当地的文化、民俗,如洱海的海菜花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从海菜花中,人们可以闻到乡愁,唤起孩时的回忆。

让议政助力“最美云南”建设

云南省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喻懋坤表示,云南是我国乃至北半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和南北动植物区系交汇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搞好土著水生植物的保护开发与应用意义重大。

“发挥政协善议政的特点和优势,将有效推动这项工程的建设和提升。”昆明市政协环资委副主任张骞高度评价了通过议政圆桌形式助推“最美云南”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会上,不少专家还建议,希望将这样的活动办成长期的、可持续的活动,为美丽云南的建设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

记者 赵岗 实习生 尹艺璇